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实用文 > 教案

物品的教案

时间:2025-08-28 16:13:43
物品的教案

物品的教案

作为一名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品的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物品的教案1

活动目标:

1、让幼儿知道用双手递接物品,并用眼睛友好地看着对方;

2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礼仪。

3、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。

4、喜欢参与游戏,体验。

活动准备:

给大班幼儿排练情景剧《我来递,你来接》

基本过程:

(一)导入活动:

1、老师教师:“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大班的哥哥、姐姐给我们表演节目,请你们仔细地看,看我们的哥哥、姐姐在递接物品时都是怎么做的。”

2、邀请大班幼儿表演情景剧《我来递,你来接》

(二)关键步骤:

1、明明双手捧着一本童话书,大拇指压在书上,图书画面的正面朝向另一位小朋友,两眼注视对方微着说:“甜甜,这本书送给你!”甜甜立正站好,伸出双手接过图书微笑着说:“谢谢你。”并向明明鞠上一躬。

2、依依双手拿着一个花瓶(右手握住瓶颈,左手掌心向上托住瓶底),对晓晓说:“晓晓,请你把这个花瓶放在桌上好吗?”说着双臂伸出去。晓晓伸出双手像依依那样接过花瓶说:“好吧!”“谢谢你,晓晓。”依依边说边鞠了躬。

(三)表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:

1、明明哥哥是怎么用手拿着图书的?图书的哪一面是对着甜甜姐姐的?

2、甜甜姐姐是怎样接过图书的?她说了什么,又做了什么动作?

3、依依是怎样把花瓶递给晓晓的?晓晓又是如何接花瓶的?

4、老师做示范,而且一边示范一边朗诵核心要素的内容。

5、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照着哥哥、姐姐的样子做一做呀?

(四)幼儿的实践活动:

幼儿在班中随意选择一本书或一件物品,然后按照要求把它递给一位自己的好朋友。

活动延伸:

1、活动区游戏:《小小商店》

家园互动:

1、请幼儿做小老师,回家教爸爸妈妈递接物品的方法;

2、教爸爸、妈妈引歌套词《递接时》

小百科:递接物品的基本原则是举止要尊重他人。如双手递物或接物就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。而如果在特定场合下或东西太小不必用双手时,壹般要求用右手递接物品。

物品的教案2

活动目标:

1、对利用废旧物品做做玩玩感兴趣

2、会根据各种废旧物品的特点制作螃蟹

3、能大胆地表现各种动态的螃蟹

4、对方形、圆形,线条等涂鸦感兴趣,并尝试大胆添画,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。

5、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,体验成功的快乐。

重点难点:

1、能选用合适的材料做螃蟹

2、正确表现螃蟹的身体与脚的连接

活动准备:

1、了解螃蟹的特征

2、范例、各种废旧物品及辅助材料,积木搭的蟹塘

活动过程:

引导幼儿观察“蟹塘”,激起兴趣

1.请幼儿说说螃蟹的外形特征。

2.欣赏范例,并组织幼儿讨论: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螃蟹?

二、交代活动的要求

1.先选好材料,看看哪些材料适合做螃蟹的身体或脚;

2.螃蟹身体和脚连接要牢固;

3.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,同伴之间可以共同完成作品。

三、幼儿制作,教师指导

1.启发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有机的结合,大胆的表现。

2.适当的指导螃蟹身体和脚的连接的方法。

四、作品讲评

1.请幼儿把作品放在“蟹塘”,相互欣赏,并互介绍自己的材料。

2.请幼儿说说谁的螃蟹做的最好,用的材料最巧妙?

延伸活动:

将剩余的材料放在美工区供幼儿平时制作。并经常添置,制作其他手工品。

活动反思:

一、设计思路

幼儿带来的废旧物品很多,有的很象螃蟹的身体,我便选择了这些材料来制作螃蟹。在组织活动之前,让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动态。在活动中,让幼儿讨论选用的材料,使幼儿提高对废旧物品的利用意识,再进行操作。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,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,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,激发幼儿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情感。

二、效果分析

一次性快餐盒、各种瓶子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废旧物品,用这些东西制作螃蟹,幼儿的情绪很高。通过此次活动,幼儿用这些东西做出了形态各异的螃蟹,有的用椭圆形的糟饼盒和废塑料棒做,有的则用饭盒和吸管做,……用的材料很丰富,效果很好。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,满足了他们创作的欲望。而且,通过这些废旧品的利用,也培养了幼儿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的情感。

小百科:螃蟹(páng xiè)属软甲纲,十足目,是甲壳类动物,身体被硬壳保护着,靠鳃呼吸。在生物分类学上,它与虾、龙虾、寄居蟹是同类动物。

物品的教案3

活动目标:

1、发现物体的弹性(能变形、还能恢复原状),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。

2、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。

3、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。

4、积极参与探索活动,萌发求知欲,体验成功快乐。

5、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。

活动准备:

材料1:皮筋、松紧带、小气球、海绵、尼龙袜、弹簧(每组一份)

材料2:橡皮泥、铅丝(细铁丝)、硬纸板做的小丑头、小动物头等、圆筷子(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)

活动过程:

1、呈现材料1,引起幼儿兴趣

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,感知发现弹性。说说你是怎么玩的?发现了什么?(提问一些幼儿,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)如:拉皮筋会变长,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;捏捏气球,会扁下去,松手又鼓起来等。

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: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,形状会发生变化,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,叫物体的弹性。

2、幼儿再次进行操作(请幼儿换着玩一玩,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、捏一捏、压一压)

3、弹性的利用,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

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?有什么用?(根据幼儿的回答,或补充或丰富。如:沙发、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,坐躺着舒服,夹克袖口、弹跳床、自行车轮胎、弹簧称、拉力器、弹性玩具等,弹性的东西真有用。)

4、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

(1)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,玩一玩,引起幼儿 ……此处隐藏5674个字……幼儿的动手能力。

4、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。

5、探索、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。

活动准备:

图片2张——一张是整齐的物品,另一张是凌乱的物品

故事:《家里为什么会出现蚂蚁》

收集卫生用品、餐具、食品等食物

每人小柜子一个

活动过程:

一、通过观察比较,让幼儿感知整齐的美感,凌乱的坏处。

T:前写天,老师拍到了这样一些图片,说说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,看了有这些有什么感受?

T:那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物品呢?

总结:原来将物品摆放整齐会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具有美感,让住在这儿的人心情舒畅,拿东西也方便。

过度语: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宝宝的家吧。

二、故事《家里为什么会出现蚂蚁》

1、通过看图片听故事,让幼儿了解乱放物品的坏处。

T:他的家给人有什么感觉?

瞧!在宝宝的房间里出现了什么?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会去干吗呢

为什么这么整齐的屋子里会出现这些呢?

2、让幼儿初次学习给物品分类

T:现在宝宝除了将糖果放在枕头下面还胡乱放了许多的东西,请你帮宝宝整理一下好么?

3、幼儿动手,将物品分类

三、让幼儿自己总结评价,讲出摆放的道理。

谢谢大(2)班的小朋友,你能告诉宝宝你为什么这么摆放物品吗?

活动反思:

在活动的过程中,以动制静,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,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。

物品的教案13

活动目标:

1、引导幼儿认识家庭中的易碎物品,学会正确使用玻璃制品、陶瓷制品。

2、让幼儿知道易爆物品带来的危险,远离啤酒瓶等易爆物品。

3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。

4、探索、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。

5、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。

活动准备:

1、常见的玻璃制品(玻璃杯、玻璃瓶、体温计等)各种瓷器(瓷瓶、瓷盘、瓷碗等)以及他们的外包装若干。

2、幼儿用书第14---15页,或多媒体教学资源(1)《哪些物品容易碎》(2)《快快提醒他们》。

活动过程:

1、幼儿分组观察,了解玻璃制品、陶瓷制品的特征。

(1)请幼儿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和用途。

(2)讨论: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?应该怎样正确取放这些物品?

(3)教师小结:这些物品容易碎,应该轻拿轻放。万一不小心打碎了,要先告诉大人,并自己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清理,当心碎片伤到自己。

2、出示体温计,学习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。

请幼儿尝试使用体温计,教师介绍使用体温计时的注意事项。

教师小结:体温计是测量身体温度用的,里面有一种物质叫“水银”,如果不小心碰碎了体温计,里面的“水银”就会流出来,污染空气,如果接触到“水银”还可以使人中毒。所以使用时要轻拿轻放,妥善保管。

3、案例讨论《爆炸的啤酒瓶》

(1)教师讲述案例:

爷爷买了两瓶啤酒,浩浩发现了,拿起一瓶在地上滚来滚去,,突然“嘭”的一声巨响,啤酒瓶爆炸了。碎片将浩浩的右手扎了两个大口子,血流不止。爸爸急忙把浩浩送进医院,经过紧急抢救,浩浩的右手还是留下了永久的伤疤。

(2)讨论:浩浩的右手被什么弄上的?啤酒瓶为什么会爆炸?

教师小结:有一些物品不仅容易碎,而且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,我们小朋友要远离这些容易爆炸的物品。

4、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源,能正确识别易碎品,知道怎样安全使用这些物品,能够远离易爆的物品。

5、仔细观察容易碎物品的外包装,认识易碎物品的标志。

活动延伸:

1、与家长一起阅读、操作幼儿用书第14----15页。

2、回家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容易碎,制作统计表。

活动反思:

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使用易碎物品,通过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容易碎的知识,懂得了怎样使用容易碎的物品,更懂得了远离易爆炸的物品 ,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。

物品的教案14

教学目标

1、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,并能区分它们。

2、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。

教学准备

1、一辆较大的汽车玩具,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。

2、活动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。

教学过程

1、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。

——小兔要过生日,朋友们送来了两个蛋糕。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

糕吗? (圆蛋糕、方蛋糕)它们有什么不同?

2、出示玩具汽车,引导幼儿观察。汽车上哪儿是圆的,哪儿是方的?

——讨论: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?

3、寻找活动室中像车轮一样可以滚动的东西。(茶叶罐、饮料瓶等)

4、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,哪些东西是方的。

物品的教案15

教学目标

学习将成对的物品、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。

初步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。

教学准备

1、收集五双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毛线拖鞋,鞋架一个;20双不同款式的袜子。

2、材料包:相关物品若干组(碗和勺子;雨鞋和雨伞;帽子和围巾;镜子和梳子;衣架和衣服;水壶和茶杯)

3、音乐:《爱我你就亲亲我》、《找朋友》

教学过程

一、组织教学

——“开小汽车”入场

——幼儿齐唱歌曲《幼儿园像我家》,教师转换角色成妈妈,引入活动。

二、帮妈妈整理鞋架

——设置情境,请幼儿帮助妈妈(教师)收拾零乱的毛线鞋。

——提问:你是怎么整理的?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?

——小结:材料一样、外形一样、颜色一样、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,它们是好朋友,所以要放在一起。

三、帮妈妈整理袜子

——出示款式不同的袜子,分给10个幼儿每人一只,手拿相同款式袜子的幼儿迅速配对。请幼儿找一找哪两只袜子是一双,应该叠在一起的。(播放歌曲《找朋友》)

——示范叠袜子的方块,请幼儿尝试将袜子叠整齐。

四、帮妈妈整理其他物品

——出示魔法箱,请10名幼儿轮流从箱中取出实物,把相关物品进行匹配,允许出错。(播放歌曲《找朋友》)

——教师纠错,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:ⅩⅩ和ⅩⅩ在一起,ⅩⅩ和ⅩⅩ是好朋友。

——请另外一些幼儿将游戏再进行一次。

——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对好朋友,可以放在一起?这些东西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?

——幼儿回答提问。

五、活动结束

播放歌曲《爱我你就亲亲我》

《物品的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